秦始皇陵地宫果然“上具天文 下具地理”

更新时间:2019-02-15

  嬴政,赢姓赵氏,又名赵政。公元前247年继位为秦国国君,22岁亲政,公元前221年在奋六世余烈的基础下灭光六国,实现大一统。经此一举宏业,他认为自己“德兼三皇,功盖五帝”。故而自称皇帝,他除去谥号,自为始皇帝,然二世,三世……传之无穷。

  

秦始皇陵地宫果然“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”,九层之台上有“享堂”

 

  而后秦始皇响彻古今大地,他的大一统思想贯穿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,皇帝二字家喻户晓,并成为许多人的诉求。

  明朝思想家李贽高度评价秦始皇,称之“千古一帝”。

  秦始皇死后葬于今陕西西安的临潼区,北临渭水,南依郦山,背倚山峰,面临平原,依山环水,阴阳协调。这就是著名的“秦始皇皇陵”!

  1

  秦始皇陵修建于公元前447年,一直修到秦始皇在沙丘驾崩,也未曾结束。总的来说分三个阶段,一是秦国国君26年,完成皇陵的基本格局;二是秦始皇阶段,基本完成皇陵的主体工作;三,最后是从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,这三年扫尾。由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,各地纷纷揭竿而起,修陵这一批人被迫聚集而成一只杂牌军队,用以镇压起义军。所以,皇陵最终是草草了事。

  

秦始皇陵地宫果然“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”,九层之台上有“享堂”

 

 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,长达39年,可见陵寝之大,中间也有七十多万人来修陵!无疑,这足够匹配嬴政这“千古一帝”霸称,对得起“秦始皇”三个字。

  质量效果也是显著的,墓室之内没有进水,据探测,浅层地下水深16米,而地宫是“下锢三泉”,跨越三层地下水(穿三泉)。关中地区还曾发生过8级以上的大地震,之内墓室完好无损。

  皇帝的陵园肯定由两部分组成,地表封土部分,以及地下地宫。秦皇陵地宫就在封土堆下,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展开来浅浅叙述。

  2

  汉书里记载,“上崇山坟,其高五十余丈,周回五里有余。”山坟俗称坟头,帝王家的坟头自然成山,也就是封土。秦皇陵的封土呈覆斗状,底部似方,从下往上有三层大平台,总高115米,面积25Wm²(这是从前句汉书中所得的理论数据),现封土高度87米左右。

  

秦始皇陵地宫果然“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”,九层之台上有“享堂”

 

  从水土流失后形成的坡上有人发现了秦瓦当,由此可推测,之上定有建筑。当年项羽入关中,楚人抢光财物不说,还火烧过秦朝宫室,而陵上建筑定然这时被毁于一旦。现场还发现了残瓦、木炭……

  建筑称享堂,是用于专门祭祀的建筑,墓上建享堂也是一种旧习俗,可追溯到新石器晚期,而之后陆陆续续发现享堂一般都是建于一层台上,也有三层,甚至七层。

  秦皇陵才三层?这么高的封土,显然不可能,那就是三层大台每层3个小台,总共9层。

  

秦始皇陵地宫果然“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”,九层之台上有“享堂”

 

  《老子》有言,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”九又是至尊数,秦皇陵就是“九层之台”的享堂。这个规模气吞山河,空前绝后,才是秦皇陵。

  这样一来,被毁掉的享堂该是有二十多米。

  封土下的地宫又是怎样呢?
 

  3

  地上九层之台,而地下也有可能是九层之台,这满足“天人合一”的观念,天地人三才得全!

  

秦始皇陵地宫果然“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”,九层之台上有“享堂”

 

  而地下第九层的平台又是怎样呢?天圆地方。

  地方,下具地理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,天下分九州,之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。

  所以,四面为海,内里是大陆,陆地被百川江河分割成九块,最中间的方块则是秦始皇的棺木灵柩之地。

  

秦始皇陵地宫果然“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”,九层之台上有“享堂”

 

  上具天文,墓室的顶部穹庐状,曲拱面。在上面彩画日月星辰,烟雾云绕,具备天文效果。之所以曲面,这是建筑要求,建筑上这叫拱桥结构,用以承受上面夯土所带来的巨大载荷。
 

  根据已知的存疑数据,地宫南北145米,东西170米,距离地面35米,而墓室高15米,东西80米,南北50。为什么南北距离小?墓室坐西向东,秦的王陵也都是这么布局。

  

秦始皇陵地宫果然“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”,九层之台上有“享堂”

 

  综上,这就是秦皇陵的大致结构,实际上还能谈很多,比如成江河的水银问题,再比如“秦陵式”的宫墙,还有如何隔断地下水以及防水问题,等等,不管怎么说,这就是我们的土木金字塔。

每周热帖排行榜

更多>>